2010-12-08

【週三進修】以學校為本位的輔導系統資源

下午教師進修時間
輔導室安排了一位社工師蒞校
從現場實際個案談教室管理及輔導

當媽媽的人都知道
家庭關係圖裡潛藏著許多情緒壓力
若當事人無自覺能力
無辜的孩子往往就是那個宣洩壓力的出口
這也是
專家常掛在嘴上的
孩子的偏差行為,種因於家庭、顯現於學校、惡化於社會
要解決孩子的問題行為
必須先找出孕生行為的問題所在

在師專時代
我修的是輔導組
離開學校進入職場
接著進修特教學分
輔導和特教在策略上看似相近
其根源卻是相互排除
換言之
在進行孩子的輔導歷程
必須先排除其特教需求

所以
在這些年
教育局來文規定
每位教師每年都至少要有三個小時的特教研習時數
一是因應融合教育的需要
二是現場第一線的老師需具備辨識特教需求學生的能力,以提升教學成效

其實
在我的國語、數學等學科教學裡
我也將輔導策略融入在與學生的互動中
不斷地給予鼓勵
給予關注的眼神提醒
特別在具有挑戰性的習題上
我常說
「喔~這題很難ㄟ!真的很難ㄟ!我常常被搞得迷迷糊糊ㄟ!」
接著就是
「哇~你好聰明喔!你真的很強ㄟ!這樣都難不倒你ㄟ!太厲害了!跟隔壁的同學說一說你是怎麼想的。」

孩子會朝像你所期盼的樣子發展
如果你不相信孩子
他當然就會越來越差
如果你比他還信任他的能力
他一定也會表現給你看的
這就是比馬龍效應
情緒能量
在象限圖裡
朝向正值端或是負值端
方向盤掌握在自己手上

很高興
經過一年的相處
剛開始
我進入媽媽的支持系統-當媽媽們的啦啦隊
讓媽媽有空間和時間能重新思考您與孩子的家庭關係
現在
媽媽們也已成功地進入孩子們與教師的教學系統-成為「教」與「學」最棒的啦啦隊

情緒需要空間
情緒需要出口
情緒更需要被重視
才不會難以控制


因為修的是輔導和特教
加上曾在輔導室待過很長的時間
「以學校為本位的輔導系統資源說明

大多數的孩子只要經過班級導師適當的經營管理
在問題行為與學科表現不會出現太大問題
這是屬於第一級輔導(學生代表1)

如果班級老師發現用一般的班級策略都無法有效管控孩子行為時
就需要轉介到輔導室請輔導老師幫忙
這時也必須和特教老師共同診斷是不是隸屬特教範疇
若是特教學生
就進入特教系統
資源更豐沛
若不是
就由輔導室輔導老師建檔進行個案管理
屬於第二級輔導(學生代表2和4

當第一級和第二級輔導都無法有效解決孩子的學習問題
就必須委外尋求更專業的協助
教育局在各分區設有駐區社工員
提供個案主要輔導者諮詢
甚至會有醫生駐診
這就是第三級輔導(學生代表3和5)

分級輔導可以讓教育與醫療資源不浪費
特殊教育因為有白皮書與法令的規範
分工職責上較明確
但是接近特教的模糊區塊
就是輔導難為之處
常在社會新聞案件看到的也多屬於這塊
讓基層社工疲於奔命

教室內
家長進不來
知識傳遞究竟如何進行
令人好奇
也因如此
校園影片才會三天兩頭就搶上社會版面
以前
我覺得小學老師位階最低 價值最低 取代性最高
這些年
我的想法改變
如果我沒把學生教懂 教會 教規矩
國高中他就成為人人眼中的問題學生
打同學 推老師 無人能管
必須要在他尚無能力反擊時
將好的種子種下
未來才不會成為社會負擔
小學老師相形之下顯得更重要

老師也是在這些資源系統中
唯一的法定專業人員
家長不到醫院 看不到醫生
問題不夠嚴重 看不到社工師
社會僅能倚重第一層的防護-學校教師
給予這些反社會行為的家庭適切的引導
發展重於預防 預防重於治療
孩子的問題還需大家共同關注

一場很棒的研習
讓我們了解個案行為和原生家庭的緊密關係
也讓我藉此機會將學校輔導系統做個整理
感謝學校的費心安排
相信對每位與會的老師都有滿滿的收穫